Post By:2025/5/21 16:15:18
在国家大力推进基层减负的背景下,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,如《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》《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》等,各地也积极响应,出台具体减负措施。从实际成果来看,成效显着,像不少地方村里挂牌数量大幅减少,微信群数量精简,各类表格和涉村社证明事项也大量削减。然而,在部分基层地区,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,村级负担也未完全消除,这严重阻碍了基层治理的高效推进。
在北方某省的一些乡村,形式主义的问题较为突出。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办公室挂满各种名目的牌子,以 “道德银行” 为例,竟有 8 个牌子之多,可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却缺乏具体指导与实际活动。这种重形式、轻内容的做法,不仅浪费了资源,也未能真正发挥这些机制的作用。还有些地方要求基层设置 “无用岗”,无端增加村级财务负担,使得本就紧张的基层资源更加捉襟见肘。此外,上级的调研、检查不切实际,走过场,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,导致真正用于服务群众、推动工作的时间被严重挤压。
这些形式主义和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,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,只注重表面形式,追求短期政绩,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和群众需求。一些上级部门在工作安排上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,随意向下摊派任务,却不给予相应的资源和指导,使得基层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下不堪重负。同时,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,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、以会议贯彻会议,缺乏真抓实干的精神,导致工作浮于表面,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。
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。首先,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,明确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,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和负担清单,让基层干部清楚哪些是应尽之责,哪些是不合理负担。对于不合理的任务摊派和要求,基层有权拒绝执行。其次,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一方面设立投诉渠道,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反映问题;另一方面加大巡视和明察暗访力度,及时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问题。对于随意增加基层负担的上级部门,要严肃追究责任,形成有效的震慑。此外,还要加强干部思想教育,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,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真正做到为基层着想,为群众服务。
基层减负工作任重道远,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,但仍需持续发力。只有坚决杜绝形式主义,切实减轻村级负担,才能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、服务群众等重要工作中,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。